大眾的焦慮,CARIAD買單?
分類: 最新資訊
簽名詞典
編輯 : 簽名大全
發布 : 05-13
閱讀 :556
撰文/ 張霖郁編輯/ 孟 為設計/ 琚 佳“車賣得好,都是優點;賣不好,全是缺點。”一次試駕會上,一位產品經理被幾家媒體包圍,大家禮貌地質疑這家造車新勢力正著手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這位中途才接手產品的年輕經理無奈地說了這句話,似乎在他掌控之外的很多因素成為這場對話的難言之隱,但他同時回應了大家的質疑:產品開發我們一直認真嚴謹地在做。大眾旗下軟件公司CARIAD也正面臨這樣的困境,新能源車賣不好,都是大眾軟件的問題,這似乎已成為業界的共識。4月上海車展,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Oliver Blume)帶領董事會成員以及核心管理層,包括CARIAD全球首席執行官Dirk Hilgenberg來到車展現場,他們并不像往年一樣,來去匆忙,Dirk Hilgenberg甚至提前一周抵達了北京。在這一中國本土品牌集中展示的現場,大眾的高層們親眼所見中國汽車市場的活躍度以及本土品牌在設計、功能和智能化方面的進步。幾位常年旅居德國的軟件工程師在看完車展后告訴汽車商業評論,“現在國內汽車行業太卷了,尤其在智能化這一領域,這個‘卷’估計很快會傳遞到德國本土。”車展媒體日結束不到20天后,外媒傳來奧博穆解雇了CARIAD董事會成員的消息,Dirk Hilgenberg自身難保,被賓利品牌的制造業務負責人Peter Bosch替代。Peter Bosch將于6月1日出任CARIAD首席執行官,同時負責財務、采購及IT業務。Peter Bosch是大眾汽車集團一位資深管理者,曾在大眾汽車集團及大眾汽車品牌擔任多個職位。從2017年至今,他擔任賓利品牌董事會成員,負責生產制造業務。他同時也是Scout 汽車的董事會成員,深度參與到了涉及純電動R-SUV及皮卡制造的北美業務中。此外,另有兩位軟件專家進入CARIAD管理董事會,其中一位是保時捷的軟件首席官Sajjad Khan,另一位發稿前CARIAD尚未公布名字。CARIAD董事會原本共有4位成員,除了Hilgenberg外,另3位是首席技術官Lynn Longo、首席財務官Thomas Sedran以及首席人力官Rainer Zugeh?r。目前看,僅有一名成員Zugeh?r保住了自己的位置,繼續擔任首席人力官,其他3位都被下課。調整后,新的CARIAD董事會仍維持在4位,分別是Peter Bosch、Sajjad Khan、Rainer Zugeh?r以及另一位尚未公布的軟件專家,這一構成說明董事會將以軟件業務為導向。上一次與CARIAD相關的人事變動發生在2022年,Hilgenberg取代了Christian Senger,成為CARIAD的負責人,而Senger在CARIAD成立前,負責大眾集團的數字化以及軟件業務。迪斯(Herbert Diess)去年下臺的官方原因也是因為CARIAD的業績不達預期目標。CARIAD就像大眾集團的一塊“污點”,始終是被詬病和指責的對象。CARIAD出了什么問題“上海車展后普遍引起大眾集團高層的焦慮,這個焦慮他們一定要找一個責任方,我估計內部所有的品牌老大都會說是CARIAD太慢,大家都趨利避害。但CARIAD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它是大眾體系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大眾集團高層決策意志的一個方面。CARIAD確實存在很多現實問題,但在銷量出現下滑趨勢時,這個問題對內對外都會被放大。”一位負責軟件業務的行業專家說。2020年,大眾集團的第一輛純電車型ID.3(參數丨圖片)交付延期,原因是軟件遲遲無法到位。“當時ID.3已經生產出來了大約5000輛左右,可是由于軟件問題根本不能跑,能想象當時給開發的壓力有多大嗎?從手機上打開空調制冷或制熱,整個從手機到車再到手機的流程,印度工程師們共畫了十幾張紙,那復雜性,真的讓人一言難盡。”在德國CARIAD工作、參與了ID.3軟件開發的一位工程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實際上,“ID.3軟件沒完成是因為沒錢了,預算不夠,很多功能都砍掉了。最后交付時,又發現軟件架構那邊忘了一個功能,是銜接兩邊通訊的,兩個功能團隊后來才發現的,之后又臨時找供應商做,做完,CARIAD團隊再自己更新功能。”一位同樣參與了ID.3軟件開發的供應商說。大眾集團本身流程的復雜性加上人為的因素,導致ID.3一而再再而三的延遲交付。當年,為了解決車輛升級問題,10000多輛ID.3集中停在大眾總部沃爾夫斯堡附近的停車場,員工現場拉線接入車內進行升級,場面頗為壯觀,這一畫面至今成為大家笑談大眾軟件能力時不斷回味的題材。作為大眾整個集團的軟件部門,CARIAD負責的業務定義非常明確:開發統一、可擴展的全新軟件平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以及下一代智能互聯功能。具體業務包含E3電子電氣架構(包含了操作系統VW.OS)和VW.AC(大眾云服務)兩大板塊。但在執行過程中,主要問題集中在CARIAD的開發進度上,以及出現在ID.3和ID.4交付后的軟件漏洞,這導致了大眾品牌形象以及口碑的下降。由于開發進度延誤,導致保時捷電動車型Macan以及奧迪Q6 e-tron發布延期。另外,L4的自動駕駛實現節點將從原定的2026年往后拖延兩年,這也導致大眾集團內部的高端品牌對CARIAD失去興趣,提出反對意見。另外,2022年CARIAD業務虧損達21億歐元,加上2021年的金額,兩年累計虧損達33.95億歐元。相比之下,大眾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各主機廠軟件開發團隊正如火如荼地追趕特斯拉,而ID系列以及大眾集團其他高端品牌仍在焦急地等待CARIAD能力的提升。人的問題?CARIAD是在2020年成立,早期大部分員工是從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借調過去的。當時有些人的勞動合同在原部門,有些人需要重新簽訂合同。據大眾德國內部人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當時很多人并不愿意調往CARIAD,因為薪酬福利等各方面不如從前。“當時軟件開發能力很強的技術人員,或者關鍵崗位的管理人員都不愿意去CARIAD,有的是因為上司不放人。所以,早期調往CARIAD的人,并不是能力最強的一批人,也就是說CARIAD并沒有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這位大眾德國內部人士說。有些借調的員工,經過一年后,又回到原崗位。CARIAD同時兼并了大量的供應商,所以現在員工構成主要是借調的大眾、奧迪員工以及兼并的供應商為主,其中兼并的人數占多數,借調的占一部分,CARIAD外聘的人很少。“從大眾、奧迪過來的人很多就留下來了,因為他們回去也沒有對應的位子了。我們內部有鄙視鏈,很多從大眾、奧迪借調來的人覺得我們這些兼并進來的是小弟,所以,基本上內部不怎么團結。”一位2020年被CARIAD兼并的供應商員工說,他已經在CARIAD工作了兩年多時間。一位在德國奧迪工作4年的華人軟件工程師回憶CARIAD成立之初的尷尬,“當時,調往CARIAD的人連電腦都沒有,因為購買電腦的流程沒批下來。你能想象大眾集團內部的流程有多龐雜,這個自稱要自己開發操作系統的團隊竟然因流程問題連電腦都批不下來,大眾集團的內部管理,就像一家國企,所以,CARIAD的管理還是大眾國有企業的風格,包括文化也非常大眾,而軟件公司卻需要互聯網公司的基因。”另一位在大眾品牌任職的軟件工程師說:“長期以來,大眾都是自上而下的國企模式,他們很多的核心業務都是外包的,我們內部的人也說90%的代碼都是外包寫的,這就導致大眾內部管理人員缺乏寫代碼的人才以及管理人員,這是在成立CARIAD之后的短板,決策層很多是搞機械出生的。目前CARIAD的狀況,可能是他們最高層并沒有完全理解軟件的規律所造成的。”“德國的人速度太慢了,現在項目時間表又制定得大而全,完全不現實。本來大眾體系行政效率就很低,最后只能趕鴨子上架了,到處盲目招人,人招來,水平又不行。但集團一開始就對標其他頭部新勢力企業,宣傳片做的高大上,具體到產品SOP就只能是最后一刻爆雷了。”另一位大眾員工說。未來“德國人造車求穩,他們做機械的,需要顧及各種法規,隱私保護等,自己還給自己增加了很多限制。美國的限制就少一些,特斯拉的FSD在不太成熟時就推出來了,它明確說這是beta版,他們就像互聯網公司開發軟件的思路,快速迭代。另外,大眾的普遍年齡都大一些。”在德國奧迪工作4年的軟件工程師說。此次CARIAD最高管理層的換血,還無法判斷將給大眾集團帶來怎樣的變化。汽車商業評論采訪了幾位軟件方面的國內外專家,他們認為目前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布局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通過與地平線以及中科創達的合資合作,他們愿意將研發放到中國市場,之前他們只把一小部分放在中國,這次說明他們的開放性。“一方面這么做是形勢所迫,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做的軟件跟不上中國國內的速度;另一方面,德國人只要想通了,特別是決策層想通后,他們做決策是非常堅決的。”這位德國專家說,“但我覺得大眾集團最好有個大的分工,比如中國的就放在中國,德國的就放在德國。大型的共享系統,最好不要放在德國做,因為軟件開發是他們本土的弱點。”從這點上來講,大眾集團與地平線和中科創達的合資模式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局,似乎帶著某種必勝的期待,大眾集團把自己在中國市場的轉型前景壓在了地平線上。此次CARIAD的人事變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Sajjad Khan,目前還未公布他在董事會的角色。他是2022年9月1日出任保時捷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保時捷CAR-IT技術業務。Khan現年49歲,出生于巴基斯坦,德國國籍,畢業于哈佛商學院,專業是電子與信息技術,是一名業內公認的汽車智能軟件開發專家。他2001年加入梅賽德斯-奔馳,任職技術拓展與采購部門;2007年加入麥格納,擔任E-Car系統運營總監;2011年出任寶馬集團副總裁,負責車聯網業務;2015年,再次回到奔馳,出任副總裁職務,負責數字化業務(Digital Vehicle and Mobility),2018年升任執行副總裁。數字專家Khan加入CARIAD,他或許將成為大眾集團這一軟件團隊真正的核心人物之一。除了人事變動之外,大眾集團成立了轉型委員會,將為CARIAD提供進一步支持。該委員會匯集了部分CARIAD管理人員,組成一個團隊來推動企業轉型。“該委員會的關注重點是統籌轉型進程,并加強CARIAD與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各品牌之間的合作,充分體現團隊精神、公平原則及熱忱投入。”CARIAD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開發部門負責人Michael Steiner表示。大眾集團監事會尤其關注在轉型委員會團隊中納入集團旗下各品牌資深管理人員、CARIAD專家和其他外部管理人員。CARIAD的全面調整將集中在5個方面:組織結構重組、加速E3平臺的落地、組織層面聚焦“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需求、強化與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的技術合作以及全新的領導及團隊模式。未來車輛產品的開發中,大眾集團期待CARIAD在從軟件到硬件的各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CARIAD計劃與大眾汽車品牌和奧迪品牌建立整合項目組,開發下一代軟件定義的汽車。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違規轉載必究